翁灵舒客临川因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

闻道深村裹,结茅三四间。
买田因种秫,移树为看山。
诗好人皆诵,身安心自闲。
有时思雁荡,依旧棹舟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田园生活,展现了淡泊自在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隐士的生活环境:在偏僻的村庄里搭几间茅屋,买地种高粱酿酒,移植树木只为更好地观赏山景。这些细节透露出主人公不追求物质享受,只在意精神愉悦的生活态度。

五六句"诗好人皆诵,身安心自闲"是诗眼,点明主人公虽然隐居,但诗作广为流传;内心安宁,所以能享受闲适。这两句揭示了真正的闲适来自内心的平静,而非外在环境。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隐士偶尔也会思念故乡雁荡山,但只是划船回去看看而已,暗示他并不执着于任何地方,始终保持超脱的心态。这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正是全诗最动人的地方。

整首诗语言朴实如话,却通过种秫、移树、思乡等生活细节,塑造出一个超然物外又充满生活情趣的隐士形象,传递出"心远地自偏"的人生智慧。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