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春天的场景,用日常可见的景物传递出淡淡的惜春之情。
上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暮春图景:城东的小路斜斜延伸,茂盛的春草几乎要把小路藏起来了。这里用"藏遮"二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野草疯长、快要淹没小路的画面。词人劝说道:黄鹂鸟来得晚不是它们的错,也不要埋怨海棠花开得迟。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春天迟来的"责任"推给黄鹂和海棠,其实是在表达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无奈。
下半部分笔锋一转,用"惊雪絮"形容漫天飞舞的柳絮,像突如其来的雪片般布满天空。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带着惊讶感,暗示春天走得突然。"送春赊"的"赊"字用得巧妙,既说送春的路途遥远,又暗含春天像赊账一样迟迟不走却又突然离开的矛盾心理。
最后三句最有趣,词人像个好奇的孩子般追问春天:你是不是想念春神东君了,所以着急回家?这种天真的猜想,把春天人格化,让离别的伤感中透着一丝温馨。全词没有直接说多么舍不得春天,但通过小路、芳草、黄鹂、海棠、柳絮这些意象,把对春天的眷恋都藏在字里行间了。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