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

瓮头留得菊花春,过了重阳即诞辰。
想见闺中为寿酒,只同儿女说归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离家在外的丈夫,在重阳节后自己生日临近时,写给家中妻子的温情家书。

前两句"瓮头留得菊花酒,过了重阳即诞辰"是说:家里酿的菊花酒还留着吧?重阳节刚过,我的生日就要到了。这里用"瓮头"(酒坛子)这个生活化的细节,带出浓浓的家的气息。菊花酒是重阳节的特饮,丈夫特意提起,既点明时节,又暗示对家的想念。

后两句"想见闺中为寿酒,只同儿女说归人"最动人:我能想象你在闺房里准备祝寿酒的样子,但你肯定只跟孩子们念叨着我什么时候回来。这里藏着三个巧妙之处:
1. "为寿酒"看似平常,却透露出妻子每年都会为他庆生的习惯
2. "说归人"用家常口语,比直接写"思念"更有生活实感
3. 明明是自己想家,却写妻子孩子的期盼,这种"从对方写自己"的手法更显情深

全诗就像一封穿越时空的微信:
- 没有华丽辞藻,全是生活琐事(酒、生日、孩子)
- 不说"我想你",却说"你肯定在和孩子聊我"
- 短短28个字,既有节日氛围,又有夫妻默契,还有亲子温情

这种把深厚感情藏在日常对话中的写法,就像我们现在给家人发"冰箱里留了粽子,你热着吃"一样平淡却暖心,展现了古人表达感情特有的含蓄之美。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