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朋友母亲蔡夫人的作品,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母亲的敬重和哀思。
前四句回忆蔡夫人生前的教育方式:她在纱帐中教导孩子("绛幔谈经"),像古代贤母一样用熊胆丸的苦味来比喻学习的艰辛("熊丸苦时")。作者说自己经常去她家拜访("屡修堂上拜"),亲身感受这位母亲如何言传身教("亲炙母中师")。
中间两句形成对比:过去总是羡慕她家温馨快乐("每羡萱堂乐"),如今却只能为她的离世悲伤("今成薤露悲")。这里用"萱草"代表母亲,"薤露"是古代挽歌名,暗示生命短暂如露水。
最后两句抒发哀思:我们这一生都受到这位母亲的恩惠("一生同令共"),现在只能一起含泪吟诵《蓼莪》这首思念父母的诗篇。全诗通过日常教育场景的回忆、生前生后的对比,表达了平凡母亲的不平凡之处,以及子女对母亲教养之恩的永恒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