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徐衡仲时写的,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期待重逢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写作者本想写诗相送,但还没来得及完成,朋友就要启程了。这种突然的离别让作者既感到不舍(离情),又因未能尽到送别之礼而愧疚(愧情)。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表达思念:连日风雨象征离别的愁绪,暗示无法远送;"湖山寻盟"则期待将来能再一起游山玩水。作者说这些年已经看透很多道理(饱参屡见),明白人生聚散本是寻常(识破到处轻),但依然难掩伤感。
最后两句特别朴实感人:作者坦承自己平时懒于写信(疎懒),但又挂念朋友,于是叮嘱对方路过时一定要捎个口信(传声)。这种日常化的嘱咐,反而比华丽的辞藻更能体现真挚的友情。
全诗没有刻意堆砌典故,就像朋友间话家常一样自然。通过风雨、湖山等常见意象,把离别时那种又想挽留又不得不放手的矛盾心理,以及男人之间含蓄深沉的情谊,都表达得既含蓄又动人。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