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彰教寺

过市欲投宿,秽隘非所安。
人言五里馀,有寺洁且宽。
驱驽犯泥淖,敢惮风雨寒。
稻塍与兔径,萦纡度千盘。
衣裘被沾湿,脚膝加蹒跚。
因思圣人语,后获当先难。
壮哉古道场,翚飞映层峦。
秀色蔼松桧,清香馥芝兰。
我心大有得,岂惟厌游观。
行行勿踌躇,霁日升云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旅途中寻找住宿的经历和感悟,语言朴实却充满哲理。

诗人一开始想找个地方过夜,但市集环境脏乱差,住着不舒服。听人说五里外有座干净宽敞的寺庙,就决定前往。路上很艰难——马车陷在泥里,冒着风雨严寒,走过无数稻田小路和弯弯曲曲的兔径,衣服湿透,腿脚发软。这时他想起圣人的话:想要收获,先要经历困难。

终于到达寺庙后,发现这里壮丽非凡:飞檐翘角的古寺映衬着层层山峦,松树桧树郁郁葱葱,芝兰飘香。诗人说这一路不仅是为了找个住处,更获得了人生启示——就像最后一句写的:别犹豫,坚持走下去,总会等到云开日出的时候。

全诗用找住宿这件小事,道出了"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最打动人的是那些具体描写:陷在泥里的车轮、湿透的衣服、无数个转弯的山路,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最后寺庙的美景和"霁日升云端"的结尾,就像风雨后的彩虹,给人希望。告诉我们:眼前的困难终会过去,美好就在坚持之后。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