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奇观——石钟。
开头用对比手法:楚地(湖北一带)有天然形成的石鼓,我们这里则有天然的石钟。诗人强调这两种奇观都不是人工打造的("不假制作""不费陶鎔"),突出其天然去雕饰的特点。
中间两句是诗眼:石钟的形成奥秘难以揣测("朕兆不可测"),这完全是自然界的造化之功("良田造化工")。这里用"造化"这个充满哲学意味的词,把自然拟人化,仿佛有个无形的能工巧匠在雕琢这些奇观。
最后突发奇想:要是能把石钟放在皇家太庙里,让它和其他乐器一起奏响和谐乐章该多好("同声叶时雍")。这个想象既表现了石钟声音的珍贵,也暗含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全诗最妙的是把静态的石头写出动态的音乐感。石钟虽是静止的,但在诗人笔下仿佛能发出洪钟般的声响,与"石鼓"形成天然的对仗。这种将视觉转化为听觉的写法,让普通的石头有了灵性,展现出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李景和
李景和,湖口(今属江西)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江西诗徵》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