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游本兰亭序

真伪纷纷甚得知,风流千古一羲之。
山阴胜概今何在,却有人传定武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围绕《兰亭序》的真伪争议展开,用通俗的语言探讨了艺术与历史的永恒魅力。

前两句直指《兰亭序》的真伪之争:"真伪纷纷甚得知"说后人争论不休难辨真假,"风流千古一羲之"则强调无论真伪,王羲之的潇洒风骨早已穿越千年。这里用"风流"形容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比直接说"伟大"更鲜活。

后两句巧妙转折:当年兰亭聚会的山水美景(山阴胜概)早已消失,但人们仍在传颂石刻的"定武碑"版本。这里用"却"字形成对比,暗示物质会消亡,但艺术精神能通过不同载体永存。

全诗亮点在于:不纠结真伪考据,而是通过"真伪难辨但风流长存"的对比,揭示艺术价值的本质不在于物质载体,而在于精神传承。就像今天我们看《蒙娜丽莎》复制品依然感动,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重要的是感受穿越时空的艺术之美。

李大异

李大异,字伯珍,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大性弟。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历刑工部架阁文字、太学正、将作监主簿、司农寺丞。宁宗即位,出为夔州路转运判官(《两朝纲目备要》卷九)。嘉泰三年(一二○三),召除秘书监,四年,为中书舍人。迁右谏议大夫。因与韩侂胄不合,罢。嘉定元年(一二○八)知平江府,三年,知建康府。归居豫章。事见《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传》。今录诗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