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语言简单却意境深远。
上阕开头"昌时须默默"直接点明主旨:在繁华喧嚣中要学会保持沉默低调。"清彻名澄"用清澈的水比喻心灵纯净,暗示要抛开虚名。"总弃总无能"进一步强调舍弃世俗欲望后反而获得精神自由。后两句写即使面对美景("轩好景"),也要保持平常心("便依登"),不被外物牵动情绪。
下阕通过具体意象深化主题。"赵州茶味好"借用禅宗公案,以茶喻道,说悟道后的心境像冰一样清明透彻。"云友与霞朋"把云霞比作朋友,展现与自然为伴的隐逸生活。结尾"分别得,正升腾"最妙:当真正看破红尘分别心时,精神反而能获得升华。这里的"升腾"不是指物理上升,而是精神境界的飞跃。
全词用喝茶、看云这些日常小事,传递出深刻的禅理: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的平静,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语言看似平淡,却像一杯清茶,越品越有味道,让人在浮躁生活中获得一丝清凉。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