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秋夜里的孤独与乡愁,同时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秋夜思乡:
1. "客里愁浓处"——游子在外,愁绪最浓的时刻。
2. "秋宵月欲斜"——秋夜的月亮已经西斜,说明夜深人静。
3. "雁声频到枕"——不断听到大雁的叫声传到枕边(大雁常象征思乡)。
4. "蝶梦未还家"——虽然做着梦(庄周梦蝶的典故),却梦不到回家。
后四句转为人生感悟:
5. "世有多歧苦"——人生道路多分岔,选择很痛苦。
6. "人因一念差"——人常常因为一个念头的偏差就走上不同人生。
7-8句突然转折:
"遥思林下去,蓑笠钓烟沙"——开始向往隐居生活,想象自己披着蓑衣在林中溪边钓鱼。
全诗妙在:
1. 用秋夜、雁声营造出孤独氛围
2. "蝶梦"用得巧妙,既用典又符合夜半做梦的情境
3. 从具体场景突然升华到人生思考,最后用隐居画面收尾
4. "蓑笠钓烟沙"六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隐士垂钓图
普通人读来会觉得:
- 前四句能体会到那种睡不着想家的感觉
- "一念差"让人联想到人生重要选择
- 最后钓鱼的画面让人感到平静,可能作者想表达"与其在外漂泊纠结,不如简单生活"
罗与之
罗与之,字与甫,螺川(今江西吉安县)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本集卷一《下第西归》),遂弃去,浪迹江湖间。其诗为刘克庄称赏。有《雪坡小稿》二卷。罗与之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雪坡小稿》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小集》本(简称江湖集)、顾氏读书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并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