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其四

欲将红锦段,暗拂玉楼尘。
永夜疑无日,连宵复达晨。
香随青霭散,叶就绿情新。
直得吟成病,谁言影似真。
罗衣羞自解,眉黛看时颦。
碧地攒花障,清秋踏月轮。
题诗凭雁翼,泛水结鱼鳞。
鸾镜常侵夜,琼枝不让春。
桂华临洛浦,绮陌丽咸秦。
透影胧胧月,垂空澹澹津。
锦衾方远梦,美玉讵藏珍。
素练笼霞晓,吴绡盘雾匀。
莫教琴上意,不隔眼中人。
恋此逍遥境,良媒况我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细腻而含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深夜独处的寂寞
诗中"永夜疑无日,连宵复达晨"写出了夜晚的漫长难熬,女子整夜未眠,暗示她内心深处的孤独。"罗衣羞自解"等句通过穿衣梳妆的细节,展现她无人相伴的落寞。

2. 借景抒情的思念
诗人用"香随青霭散"、"清秋踏月轮"等优美意象,将思念之情融入自然景物。月光、花香都成为思念的载体,既写景又抒情。

3. 欲言又止的含蓄
"题诗凭雁翼"想寄信却犹豫,"美玉讴藏珍"暗示有珍贵感情却不敢表达。这种矛盾心理通过"眉黛看时颦"的皱眉细节生动呈现。

4. 虚实相生的意境
诗中现实与想象交织,如"鸾镜常侵夜"是实写梳妆,"桂华临洛浦"则是幻想美景。这种写法让思念既真实又朦胧。

5. 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结尾"莫教琴上意,不隔眼中人"直接道出心声:希望心意能传达给心上人。最后"恋此逍遥境"又回到幻想世界,形成情感闭环。

全诗就像一幅工笔仕女图,通过夜晚独处、对月怀人等场景,细腻刻画了古代女子含蓄而深沉的相思之情。诗人善用意象而不直白,让读者在优美的画面中感受到那份欲说还休的惆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