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

画梁疏影按红牙,光入花丛比桂华。
时伴琼筵翻广乐,乍浮纨扇隔轻纱。
溶溶春夜疑宵永,闪闪秋闺共月斜。
散尽缠头天欲曙,清光犹照五侯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烛影》描绘了一幅光影交错的华美夜宴图,通过烛火在不同场景中的动态美,传递出富贵闲适的生活情趣。以下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析:

1. 光影的艺术
- 开篇用"画梁疏影"(雕花房梁投下斑驳影子)和"按红牙"(轻拍象牙乐器)营造出贵族夜宴的雅致氛围。烛光洒在花丛中,仿佛给桂花镀上金边,用"桂华"(桂花的光彩)比喻烛火的璀璨,突出光影的精致感。

2. 动静结合的宴会
- 三四句写烛火随着宴席音乐摇曳("翻广乐"),又像隔着纱扇轻轻飘动,把静止的烛光写出舞蹈般的动态。这里"纨扇"(细绢扇子)的朦胧感,让人联想到美人掩面的娇羞,增添诗意。

3. 时间与空间的延伸
- "溶溶春夜"形容烛光让春夜变得绵长温柔,"闪闪秋闺"又转向秋夜闺房,烛火与月光共舞。通过季节变换的场景,暗示烛火陪伴人们度过不同时光,赋予它拟人化的温情。

4. 繁华落尽的余韵
- 结尾写宴会散场("散尽缠头"指赏钱用尽),天色将晓时,烛光仍照着权贵之家("五侯家")。一个"犹"字点出富贵之家的彻夜欢愉,也留下晨曦与烛光交替的余味,暗含对奢华生活的淡淡讽喻。

核心魅力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夜宴的欢闹拍到闺房的静谧,最后定格在黎明时分的残烛。烛火既是照明工具,又是情感的载体,串联起不同时空下的生活片段。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力,把常见的烛光写得既华丽又富有生命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摇曳生辉的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