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画兰偈
妙笔补骚经,写出王者艳。
郁苍众卉中,宁分贵与贱。
本从香国来,悬岩擢秀蔓。
绿叶蔚阿若,新华翩巧倩。
一茎贯心出,孤芳邈无伴。
香生未开先,开后香仍酽。
一气涵清虚,自然辟朽烂。
华时原非聚,既华亦非散。
如何恋因缘,根尘两不辨。
臭香由识色,鼻为目所谩。
蚤知六是一,无妨止作观。
空假开谢名,世人逐闻见。
幽谷独流芳,孔子固已叹。
如来说不得,拈之示笑靥。
郁苍众卉中,宁分贵与贱。
本从香国来,悬岩擢秀蔓。
绿叶蔚阿若,新华翩巧倩。
一茎贯心出,孤芳邈无伴。
香生未开先,开后香仍酽。
一气涵清虚,自然辟朽烂。
华时原非聚,既华亦非散。
如何恋因缘,根尘两不辨。
臭香由识色,鼻为目所谩。
蚤知六是一,无妨止作观。
空假开谢名,世人逐闻见。
幽谷独流芳,孔子固已叹。
如来说不得,拈之示笑靥。
现代解析
这首《署画兰偈》通过描绘兰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核心在于借助兰花的形象,探讨了世间万物的本质、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如何超越表象去理解更深层的真理。
首先,诗中赞美了兰花的美丽与独特。兰花虽然生长在众多花草中,但它并不因为自己的高贵而显得特别,也不因为其他花草的普通而贬低它们。兰花从香国而来,生长在悬崖峭壁,绿叶茂盛,花朵娇艳,展现出一种独立、孤傲的美。这种美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它内在的气质——它的香气在未开放时便已显露,开放后更加浓郁,象征着一种始终如一的品质。
接着,诗人通过兰花的生长过程,揭示了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本质。兰花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聚集或分散,它只是自然地生长、开放、凋谢。这种自然的状态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诗人提醒我们,不要被外界的因缘所束缚,不要执着于表象,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探讨了人与外界的关系。人们往往通过感官去感知世界,但感官有时会误导我们。香气、颜色等外在特征并不能完全代表事物的本质。诗人认为,如果我们能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就能超越表面的差异,看到更深层的统一性。
最后,诗人借孔子和如来的典故,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孔子曾在幽谷中感叹兰花的高洁,而如来则通过拈花微笑的方式传达真理。诗人通过这些典故,暗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语言和教条,而在于对自然和生命的直观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兰花的形象,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自然的力量,以及如何超越表象去理解更深层的真理。它提醒我们,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而是要静下心来,感受自然的美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