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的一场小雪,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季节交替的微妙变化。
前两句写雪来得快去得也快:昨夜寒风呼啸,清晨台阶上的积雪就已融化。这里用"寒声"形容风声,用"逗晓"(破晓时分)点出时间,暗示这场雪短暂得连太阳都没见到就消失了。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腊月将尽,春天临近,这场雪可能是今年最后一场了。诗人观察到两个细节:微弱的阳光让梅花花苞轻颤,雪水滋润了麦苗。这里用"惊"字形容梅花初绽的生动,用"放"字表现麦苗舒展的活力,把自然景物写得像有生命一样。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上天虽然想用残雪留住冬天("残白"指未化的雪),但万物已经准备好迎接春天了。山腰上零星的白雪,不过是冬天最后的倔强罢了。这种"天意"与"物意"的矛盾,其实暗含着对春天必然到来的信心。
全诗妙在把寻常小雪写出了哲理感:看似写雪,实则写生命萌动的力量;表面惋惜残雪消融,内里是对春天气息的欣喜。诗人用梅、麦这些具体意象,让抽象的时节变化变得可感可触,特别接地气。
尤袤
尤袤(mà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