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归乡后的闲适生活,以及他与友人短暂相聚又别离的淡淡愁绪。
前四句写归隐生活:主人公放下世俗琐事回到家乡,在寂静的山中感受秋天流逝。他随意整理衣物、光着脚丫,只带着一个老仆人和一根拐杖,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这里"双赤脚"的细节特别生动,让人感受到他摆脱束缚后的轻松。
中间两句写他的日常消遣:他同时阅读儒家经典和佛教经文,在饮酒作诗中自得其乐。这种"儒书梵语相参看"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他兼容并蓄的思想境界。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有知心好友来访却留不住,长夜漫漫无人倾诉愁绪。这个转折很巧妙,在闲适的表象下,透露出隐士内心深处的孤独。那个"可人"(投缘的客人)的短暂出现,反而更衬托出平日的寂寞。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隐逸图景,既有"采菊东篱下"的淡泊,也有"举杯邀明月"的孤寂,让读者看到古代文人退隐生活的真实一面——不仅是潇洒自在,也包含着不为人知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