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秀美风光,同时借景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前四句写景:楚地风景确实秀丽绝伦——远山朦胧,江水泛起层层波纹;美好的橘树刚结出鲜亮的果实,清澈的江面上正飞过成群的大雁。诗人用"杳""层""丽""多"等字眼,生动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
后四句抒情:想到屈原这样的文人曾在此哀叹命运,被贬的官员也曾在此抒发怨恨。诗人自己也想追忆贾谊(西汉才子,被贬长沙),于是来到汨罗江(屈原投江处)凭吊。这里用"骚人""迁客"的典故,暗含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就像历史上的才子们一样,空有抱负却不得志。
全诗妙在"以乐景写哀情":前面越把楚地写得美丽,越反衬出后文怀才不遇的苦涩。就像用明媚的阳光照出阴影,美景中的愁思反而更显深刻。诗人站在历史与风景的交汇处,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让读者既能欣赏山水之美,又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文人相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