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伤感画面,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传递出浓浓的离愁。
第一句"樽边离思出关潮"是说:在酒杯旁,离别的愁绪像潮水一样涌来。"关潮"这个比喻很形象,把看不见的愁绪比作看得见的潮水,让人感受到离别情绪之汹涌。
第二句"短笛风亭怨柳条"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风中,短笛声从亭子里传来,连柳条都似乎在诉说着哀怨。这里用笛声和柳条来烘托悲伤的氛围,柳条在中国古诗中常象征离别。
后两句写的是醉后登高远望的场景:喝醉了登上城楼看落日,看着友人的船向着东边远去,暮色中的山显得那么遥远。这里"醉"字用得巧妙,既可能是真喝醉了,也可能是被离愁"醉"倒了。落日和远山更增添了孤独感。
整首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在酒桌旁感受离愁,然后听到哀伤的笛声,最后登上城楼目送友人远去。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难过",而是通过喝酒、听笛、看落日这些具体场景,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不舍之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