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刘惟静乃子新进士公事到南都与同年会

甲戌岁之春,廿六年以来。
謇予谒南宫,眇踪岭海隈。
宪宪宫保公,世业树庭槐。
予时见硕人,李桃门为开。
硕人未予知,岳瞻怀自敦。
岂云倖天侥,骥尘予蹇追。
会觏殊路岐,邈矣隔烟埃。
予久梦林丘,羡君尔阶台。
倏觏旧庭槐,烂门盈新栽。
瑞阴庇朝阳,紫气袭芝阶。
老梧鸣彩鸾,柏霜不为摧。
羡此世德家,仰之首几回。
所少此欢燕,何时供贺杯。
心忙未云足,聊寄垄头梅(惟静时陕宪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祝贺朋友刘惟静的儿子考中进士后,在南都与同届进士聚会时写的。全诗用亲切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刘家世代荣耀的羡慕和真挚的祝福。

开篇"甲戌岁之春"点明时间,用"廿六年以来"暗示自己多年未见的感慨。作者回忆当年在南宫(指礼部)参加科举时,曾远远仰慕过刘家("宪宪宫保公"指刘家先辈),但当时自己只是个无名小卒("硕人未予知"),就像瘸马追不上千里马一样难以企及。

中间部分用"庭槐"这个意象贯穿:当年刘家院里的槐树,如今已枝繁叶茂("烂门盈新栽"),象征刘家世代人才辈出。用"瑞阴庇朝阳"形容家族福泽庇佑后代,"紫气""彩鸾"等吉祥意象烘托喜庆氛围。

最后作者表达遗憾不能亲自到场祝贺("所少此欢燕"),只能遥寄祝福("聊寄垄头梅")。全诗最动人的是"羡此世德家,仰之首几回"这句,既羡慕刘家世代积德,又保持真诚不做作的姿态,展现了传统文人既慕人荣耀又守本分的品格。

全诗用家庭庭院、树木花草等日常意象,把科举功名这种大事写得温馨可感,既有对功名的向往,又保持着朋友间的真挚情谊,是明代典型的庆贺诗中较为亲切自然的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