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笑银釭,一花宵绽,当筵即事如许。
我侬生小幽并住,悔不十年吴语。
凭听取。
算未要量珠,双角山头路。
生来蓬户。
只阿母憨怜,年华娇长,寒暖仗郎护。
筝和笛,十载教他原误。
人生百事辛苦。
五侯门第非侬宅,胜可五湖同去。
卿信否。
便千万商量,千万依分付。
花间好住。
倘燕燕归来,红帘双卷,认我写诗处。
我侬生小幽并住,悔不十年吴语。
凭听取。
算未要量珠,双角山头路。
生来蓬户。
只阿母憨怜,年华娇长,寒暖仗郎护。
筝和笛,十载教他原误。
人生百事辛苦。
五侯门第非侬宅,胜可五湖同去。
卿信否。
便千万商量,千万依分付。
花间好住。
倘燕燕归来,红帘双卷,认我写诗处。
现代解析
这首《摸鱼儿》以女子口吻讲述了一段充满遗憾与抉择的人生故事,语言直白却情感细腻,像深夜灯下的喃喃自语。
上阕开篇用"笑银釭(灯盏)"起兴,带出宴席间的即景回忆。女子自述从小在北方(幽并)长大,后悔没早点学会吴侬软语(暗示错失江南姻缘)。"量珠"典故暗喻当年有人想重金聘娶,但她选择坚守寒门生活,只有母亲和爱人给予温暖。短短几句就勾勒出她为爱情放弃富贵的选择。
下阕转向现实困境:精心培养的才艺(筝笛)反而耽误人生,道出"百事辛苦"的感慨。她清醒认识到豪门(五侯门第)不属于自己,宁愿与爱人泛舟五湖。反复强调"千万依分付"的妥协语气,透露着无奈中的坚持。结尾想象未来:若旧日姐妹(燕燕)归来,还能从红帘后认得出她写诗的地方——这个细节巧妙暗示她甘于清贫文人生活。
全词魅力在于用生活化的比喻(如"蓬户"对"五侯门第")展现现代人依然共鸣的命题:在物质与真爱间的抉择,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以及"甘苦自知"的成熟爱情观。最后那个"认我写诗处"的定格画面,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