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看山 其一

岭外多好山,阳朔最奇诡。
净洗看山晴,一棹下滩水。
应接初不暇,邂逅无穷美。
生平所未见,见之心为死。
奇者已非山,层出犹未已。
日暮维我舟,翘首更一视。
行空走群兽,攫人伺奇鬼。
竟夕颈为缩,屏息篷窗里。
诘朝挂帆去,高情稍倦矣。
我闻养生射,全名在一矢。
用兵得重瞳,百胜不足恃。
赘若舍人蛇,贱如辽东豕。
行文贵有余,怀才宜知止。
嗟哉阳朔山,所伤惟多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广西阳朔乘船看山的震撼体验,并由此引发对"适度之美"的人生思考。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到"屏息篷窗里")生动记录了阳朔山水的视觉冲击。作者用"行空走群兽"形容山势如奔腾的野兽,"攫人伺奇鬼"写山峰像埋伏的鬼怪,连脖子都吓缩了,整夜躲在船篷里不敢动。这些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阳朔山水的奇险壮观。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提出"过犹不及"的哲理。就像射箭追求精准而非数量,打仗靠策略而非蛮力(用项羽"重瞳"的典故),才华展示也需要节制。作者感叹阳朔山虽美,但过于密集反而让人审美疲劳,就像"画蛇添足"的寓言和辽东白猪的典故所说——多余的东西会降低价值。

最妙的是结尾点题:阳朔山的缺点恰恰在于"太多"。这个反转道出了艺术创作和为人处世的真谛——留白比堆砌更重要,适可而止才是智慧。这种从自然景观升华到人生哲理的写法,让山水诗有了更深的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