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叫王司理的官员,他像古代清官皋陶一样公正执法,把法庭管理得井井有条。全诗用四个层次展现了这位好官的形象:
1. 执法如皋陶 开篇把王司理比作舜帝时代的司法官皋陶,说他处理案件时既温和又明察秋毫,在官署办公时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就像学生专心在学堂读书一样专注公务。
2. 办案有智慧 他判案时既考虑法律条文("刑明五"指五刑制度),又注重人情常理("法以三"指多方核实)。这种既讲法理又通人情的判案方式,让他成为东汉名臣虞诩、汉代清官于公那样的好官。
3. 德政结善果 因为他治理得好,监狱都空置了("圄空"),衙门里草木茂盛(暗指没有冤案),公堂前的树木也长得郁郁葱葱。这些自然景象暗示当地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
4. 美名永流传 结尾用《诗经》中赞美召公的"甘棠"典故,说百姓会像怀念周朝贤臣召公一样,永远传颂王司理的德政。那些绿树成荫的庭院,就是他政绩的最好见证。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的层层烘托,塑造了一个既懂法律又有温度的清官形象。最妙的是用"空监狱""长满草的庭院"这样生动的画面,代替直白的夸赞,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好官治下的太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