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厂
恶涧驱蛇龙,颠厓攫犀象。
陨趾堪万寻,压面有千丈。
细径当其交,似轨不容辆。
袅栈通蜿蜒,与天竟苍莽。
翳重林暗抽,泉紧壑低抢。
来去争百身,安危隔一掌。
破险无累平,挠直几成枉。
内悔弛石盟,外障断霞想。
近世蹈宜窄,在山托犹广。
大药嗟未求,曷由慰孤往?
陨趾堪万寻,压面有千丈。
细径当其交,似轨不容辆。
袅栈通蜿蜒,与天竟苍莽。
翳重林暗抽,泉紧壑低抢。
来去争百身,安危隔一掌。
破险无累平,挠直几成枉。
内悔弛石盟,外障断霞想。
近世蹈宜窄,在山托犹广。
大药嗟未求,曷由慰孤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险峻山路的惊险画面,充满力量感和生存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山路险境如战场
诗人用"恶涧驱蛇龙"这样凶猛的比喻,把山涧比作驱赶猛兽的险地。悬崖像要抓取犀牛大象,突出山势的蛮荒力量。万丈深渊就在脚边,千丈石壁几乎贴着脸——这些夸张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压迫感。连小径都窄得像容不下车轮,栈道蜿蜒如蛇,展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2. 行走中的生命哲学
"来去争百身"道出每次通行都是生死博弈。诗人发现:看似平坦的路可能暗藏危险("破险无累平"),笔直的路走着就变弯了("挠直几成枉")。这其实在说人生道路的真相——表面安全未必真安全,计划好的路线常会偏离。
3.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最后六句转入现实思考:古人进山采药尚能找到出路("在山托犹广"),而现代人("近世")连进山都显得道路狭窄。诗人感叹找不到解忧的"大药",暗示当代人面临的精神困境比古人更无处安放。结尾"曷由慰孤往"的疑问,道出所有孤独前行者的心声。
全诗妙在将爬山经历升华为人生隐喻,那些惊心动魄的险境描写,其实都在说现实生活的艰难。诗人用大山象征命运的无常,用采药象征精神救赎,最终留下一个开放性问题:在这个比古代更逼仄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