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令公退回讫图
汾阳功业扶天日,一木峨峨造唐室。
古来何代无鱼程,当时犹夺汾阳兵。
功臣仆固为戎首,闇主骄奄齐束手。
军中忽闪令公旗,回鹘十万如伏雌。
连营奔散晨星灭,战马不惊笳吹咽。
入关空破雁门烟,出塞惟将汉家月。
长安一日启九门,手持畿甸奉至尊。
辟雍将将高座矗,诸生听说覆公餗。
古来何代无鱼程,当时犹夺汾阳兵。
功臣仆固为戎首,闇主骄奄齐束手。
军中忽闪令公旗,回鹘十万如伏雌。
连营奔散晨星灭,战马不惊笳吹咽。
入关空破雁门烟,出塞惟将汉家月。
长安一日启九门,手持畿甸奉至尊。
辟雍将将高座矗,诸生听说覆公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汾阳王)力挽狂澜、拯救国家的故事。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比喻,展现了郭子仪的非凡功绩。
开头说郭子仪像撑起天空的巨木,用一己之力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唐朝。当时朝廷奸臣当道(鱼程指奸臣),连郭子仪的兵权都被剥夺,连功臣仆固怀恩都叛变了,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大家都束手无策。
关键时刻,郭子仪的军旗突然出现在战场,吓得十万回鹘敌军像母鸡一样瑟瑟发抖。敌军营地瞬间崩溃,而唐军阵营连战马都安静从容。敌人狼狈逃窜,在雁门关只留下烟尘,最终只带着唐朝的月光灰溜溜逃回塞外。
最后写郭子仪凯旋:长安城门全部打开,他亲手把收复的国土献给皇帝。太学里学生们都在传颂他的功绩,讨论他如何避免了国家覆灭的危机("覆公餗"指国家倾覆)。
全诗用强烈对比:一边是国家的危局,一边是郭子仪力挽狂澜;用"伏雌"形容敌军狼狈,用"汉家月"强调敌人只能带走月光,都显得既生动又充满自豪感。最后太学场景暗示郭子仪的事迹已成为教育后人的典范。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