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瑞于丁卯此粟瑞于戊辰两年之间嘉瑞迭见所产之地其名亦美琴化所感盛矣哉再赋此为梯飙明府贺

我贫冬舂苦不足,常时屡贷监河粟。
大贫忍口活小贫,仰天但冀田中熟。
去年已喜见嘉禾,今年得粟喜奈何。
一茎六穗最奇者,四四三三云更多。
禾生之乡曰太平,粟生之里曰永福。
天公此意岂偶然,拍手歌之仍鼓腹。
忧国何人不愿丰,太仓那得相因红。
但令此物如水火,酒肉如山八蜡通。
人言此邦今乐土,长官于民如父母。
曰旸曰雨天应之,叶气嘉生有如许。
长官宁非佛地人,三年一念何其仁。
要知此瑞为谁出,金粟如来个后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连续两年丰收的喜悦,展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感恩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讲述诗人自己生活贫困,经常需要借粮度日,只能盼望田地丰收。去年看到好庄稼(嘉禾)已经很高兴,今年又收获优质粮食(瑞粟),更是喜出望外。特别提到有一株长出六个穗的奇观,还有很多三四穗的禾苗。

2. 中间部分描写这些祥瑞出现在"太平"乡和"永福"里,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诗人高兴得拍手唱歌、饱食庆祝。他感慨人人都盼望国家富足,希望粮食能像水火一样充足,祭祀时能有丰盛的酒肉。

3. 最后赞美当地官员像父母一样爱护百姓,使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把官员比作佛教中的"金粟如来",认为这些祥瑞都是因为官员的仁德才出现的。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朴实语言记录真实的丰收喜悦
- 通过"嘉禾""瑞粟"等祥瑞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将自然丰收与官员德政联系起来,体现传统"天人感应"思想
- 结尾的佛教比喻新颖有趣,提升了诗歌意境

全诗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既记录了农业社会的真实面貌,又传递出"善政得丰收"的传统价值观。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