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歌颂崔真君(一位被神化的历史人物或地方神明)的功德和灵验的。全诗用通俗的比喻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崔真君护佑百姓、辅佐国家的形象。
首联说崔真君在磁州(今河北一带)的德政恩泽流传久远,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翊运"指辅佐国运,"耿光"是明亮的光辉,这里夸赞他的功绩对国家有长久贡献。
颔联用神话色彩的画面描写崔真君显灵的场景:穿着金色铠甲骑着白马护送迁徙的百姓,身着红色官服在"红羊劫"(古人认为的灾难之年)降世护佑人民。这两句通过"金甲白马""绛衣红羊"的鲜明色彩对比,塑造出神明威严又亲民的形象。
颈联转到现实层面,说崔真君不辞辛劳日夜操劳("宵旰"指天未亮和天已晚),为中原大地谋划;人们祈祷他的英灵继续庇佑人间。"筹中土"的"筹"是谋划的意思,把神明写得像勤政的官员。
尾联用两个豪迈的典故表达对收复失地的期待:"唾手幽燕"比喻轻松收复北方领土(幽燕指河北一带),"弯弧射天狼"借用后羿射日的传说,把敌人比作凶星天狼星,说要万里之外射落它,展现必胜信念。最后两句突然从颂神转到爱国情怀,是全诗立意升华之处。
全诗特点:
1. 把地方神明写得既神圣又亲民,既有神话色彩又有现实意义
2. 用"金甲/白马""绛衣/红羊"等颜色词营造视觉冲击
3. 结尾从颂神自然过渡到爱国,显得格局开阔
4. "唾手""弯弧"等动作描写充满力量感
这种诗在古代常用于祭祀或道观题咏,既赞美神明,又寄托人们对国泰民安的期盼。今天读来,既能感受古人对英雄的崇拜,也能体会那种"万里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魏元若
魏元若,字顺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景定建康志》卷一八)。官著作郎(《金陵诗徵》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