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哀十首 其六

天台岁暮重堪悲,花落花开两路离。
月照泪痕粘凤枕,风生情义动鸳闱。
碧纱红树荒凉处,白石苍苔寂寞时。
此恨不知何日了,天台岁暮重堪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天台山年末时分的悲伤心情,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细节的对比,展现了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首联“天台岁暮重堪悲,花落花开两路离”点明时间和地点——天台山的年末,同时用“花落花开”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聚散无常。“两路离”暗示与某人或某种状态的分离,奠定了全诗的哀伤基调。

颔联“月照泪痕粘凤枕,风生情义动鸳闱”通过细节描写强化孤独感。月光照着沾满泪痕的枕头,风吹动曾经充满爱意的闺房,一静一动之间,凸显了物是人非的凄凉。凤枕、鸳闱这些意象暗示过去的美好,如今只剩回忆。

颈联“碧纱红树荒凉处,白石苍苔寂寞时”将视线转向室外。碧纱(可能是青苔)覆盖的红树显得荒凉,白石上长满苍苔更添寂寞。这些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色彩,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荒芜。

尾联“此恨不知何日了,天台岁暮重堪悲”与开头呼应,直接抒发无尽的愁绪。“重堪悲”的重复使用,强调了年末时分触景生情的加倍痛苦,形成回环往复的哀伤韵律。

全诗以天台山冬景为背景,通过枕泪、空房、荒树、苔石等意象层层递进,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愁绪完美融合。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循环往复的悲伤——时间在流逝(花开花落),但痛苦却始终无法消散(此恨不知何日了),这种永恒与瞬息的矛盾,正是人类面对失去时的共同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