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擢游江东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李擢去江东时的离愁别绪,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沉的友情和对远方的向往。

开头两句"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用洛水日夜上涨和微风轻拂的画面,暗示离别在即,孤舟即将远行。这里的水流和微风既是实景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推动。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直接表达了离别之痛。虽然人还未走,但思念之情已经跨越千里,连梦中都会浮现友人将去的江边楼阁。这种夸张手法生动表现了难舍难分的情感。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楚地和吴地的景物,拓展了诗歌的空间感。"楚国橙橘暗"写楚地水果的黯淡,暗指离别后的心情;"吴门烟雨愁"则想象友人将到的江东烟雨迷蒙之景。一实一虚,将现实与想象巧妙结合。

最后两句"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将视野拉得更开阔。东南地区承载着古今历史,而诗人只能望着秋日的山云,等待友人归来。这里既有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也暗含着自己留守的孤寂。

全诗以水起兴,以云作结,中间穿插橘树烟雨等意象,把送别时的不舍、对友人旅途的牵挂、以及对重逢的期盼,都融入东南的山水之中。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王昌龄送别诗的一贯风格。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