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侍御椒园于任城南池创建杜少陵祠徵诗纪事

少陵游处剩空池,杰构任城始有祠。
栗主应从许簿祀,酒楼合配沈光碑。
绣衣风雅千年续,饭颗忠贞异代师。
待我重来访陈迹,蒲荒菱熟荐深卮。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任城南池看到新建的杜甫祠堂时的感慨。

前两句说杜甫当年游玩过的南池如今只剩空荡荡的水面,直到现在才在任城建起像样的祠堂。"杰构"指这座祠堂建得很气派。

中间四句用典故表达对杜甫的敬仰:"栗主"指祠堂里的杜甫牌位,"许簿"是汉代名臣,这里说杜甫配得上和古代圣贤一起受供奉;"酒楼"暗指李白,"沈光碑"是名碑,说杜甫的诗作值得和李白并列。后两句称赞杜甫的诗歌传承千年风雅,他忠君爱国的品格永远是后世楷模。

最后两句是诗人自己的打算:等下次再来时,要带着蒲草和菱角这些简单祭品,斟满酒杯好好祭拜。通过"蒲荒菱熟"这种质朴的描写,反而更能体现对杜甫真诚的怀念。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杜甫的诗风一样平实。诗人通过建祠堂这件事,把对杜甫的敬重、对诗歌传统的珍视都融入其中,最后落在"带着家常祭品来祭拜"这个温暖细节上,让崇高的人文精神变得可亲可感。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