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望远时的复杂心绪,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写登高时的感受:诗人敞开衣襟站在高处,秋风扑面而来,顿时感到神清气爽。"何限"二字透露出他心中有许多难以言说的思绪。
中间四句是景色与回忆的交织:秋高气爽中,隋苑的树木清晰可见,远处海门(可能是扬州附近的地名)的烟波在秋色中荡漾。诗人眺望远方,想到自己漂泊在外已有千里之遥;回首往事,发现上次在这里题诗已是三十年前。
最后两句用落叶作比:诗人说自己的离愁别绪就像秋叶一样,随风飘落在远方的山前。这个比喻既点明了季节特征,又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秋景、远眺、回忆等元素,展现了人到中年时常见的那种既享受当下美景,又感叹岁月匆匆的复杂心境。特别是"留题有卅年"一句,看似平淡,却包含着对青春逝去的无限感慨。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