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仙阁

多少寻仙更不还,渺茫竟堕有无閒。
使其真有毋庸唤,仙自曾城我自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们对修仙的执念和现实的反思。

前两句说很多人为了寻仙一去不回,结果在虚无缥缈的追求中迷失了自己。"更不还"三个字特别有力,直接点出这种追求的徒劳。就像现代人沉迷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反而耽误了真实的生活。

后两句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如果神仙真的存在,根本不需要我们去召唤;真正的仙人住在他们的仙山,我们普通人就好好生活在人间。这就像在说:与其整天幻想成为富豪,不如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整首诗用简单的对比手法,把"求仙"和"现实生活"对立起来。最妙的是最后"我自山"三个字,既指普通人安于平凡的生活,又暗含"我就是自己的靠山"这层意思。就像现在说的"与其追星,不如做自己的太阳",四百年前的诗人用二十八个字就说透了这个道理。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