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还

雨濛濛兮欲暮,路险绝兮深泥。
嗟予仆兮甚馁,畏予马兮颠蹄。
关已度兮心缓,家将至兮涉溪。
喜膝前兮童稚,饷灯下兮女妻。

现代解析

这首《雨还》描绘了一个旅人在雨中艰难归家的过程,语言质朴却充满生活气息。

开篇用"雨濛濛"营造出阴沉的氛围,"欲暮"点明天色已晚,为全诗奠定疲惫又急切的基调。第二句"深泥"生动表现出道路的泥泞难行,让读者仿佛看到马蹄深陷的画面。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心理变化:仆人饿得走不动、马儿累得直打滑,写出旅途的艰辛;而"关已度"后的放松与"家将至"的期待,则传递出即将到家的喜悦。特别是"涉溪"这个细节,暗示离家只剩最后一道障碍。

结尾最温馨:想象着孩子们扑到膝前撒娇,妻子在灯下准备饭菜的场景。没有直接写"开心",但"喜"字引领的这两个生活片段,胜过千言万语。灯光、饭菜、妻儿,这些寻常家景对疲惫的旅人来说就是最珍贵的温暖。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雨中跋涉的艰辛,到望见家门的欣慰,最后定格在温暖的团圆画面。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的幸福,往往就藏在这些冒着风雨归家的平凡时刻里。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