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诃衍
萧索大漠风,解割不解吹。
六月大夏日,解热不解凉。
惭愧道人心,解露不解藏。
的立万矢聚,水渍石易伤。
人生不如石,况复重忙忙。
悲欢皆损性,静躁同一狂。
丈夫当有志,悲道不悲世。
只此悲道心,靡然见罢敝。
丈夫当有识,欣道不欣食。
只此欣道心,悠然被驱役。
智者路多穷,愚人幸不识。
去年芜湖月,今年起相忆。
忆君一寄君,君癖我更癖。
何当共黾勉,挽以千牛力。
蒿枝三寸曲,松根百尺直。
秋风才一吹,各自理颜色。
六月大夏日,解热不解凉。
惭愧道人心,解露不解藏。
的立万矢聚,水渍石易伤。
人生不如石,况复重忙忙。
悲欢皆损性,静躁同一狂。
丈夫当有志,悲道不悲世。
只此悲道心,靡然见罢敝。
丈夫当有识,欣道不欣食。
只此欣道心,悠然被驱役。
智者路多穷,愚人幸不识。
去年芜湖月,今年起相忆。
忆君一寄君,君癖我更癖。
何当共黾勉,挽以千牛力。
蒿枝三寸曲,松根百尺直。
秋风才一吹,各自理颜色。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沙漠的严酷环境开篇,用"解割不解吹""解热不解凉"的对比,暗示自然力量的矛盾性——既能摧毁却无法抚慰。这其实是在隐喻人生困境:就像沙漠旅人得不到真正的清凉,人在世间也常陷入两难。
中间部分通过"石头比人坚硬"的比喻,点出人类比石头更脆弱。但诗人没有停留在悲观中,而是提出"悲道不悲世"的处世态度——要忧虑真理而非世俗得失。这种思想在"欣道不欣食"中得到强化,主张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就像松树挺直而蒿草弯曲,不同选择终会显现差异。
最后回忆友人的片段很动人。"君癖我更癖"这句看似调侃,实则展现知音难觅的珍贵。末尾的秋风意象暗示时间检验一切:就像秋风过后草木显形,人生选择终会呈现不同结果。全诗在沙漠与松树的意象交织中,完成了一次关于坚守与选择的精神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