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场景,核心是"贫女用咒语操控柳枝和水"的神奇能力。
前两句"柳枝活,盂水灵"用极简的笔法展现魔法生效的瞬间:普通的柳枝突然有了生命,碗里的水也产生了灵性。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手法,让读者立刻进入一个魔幻世界。
"一咒毒发,百川俱鸣"是全诗最有冲击力的画面:一句咒语就像毒药发作般迅速产生效果,引得所有河流都发出轰鸣。这里用"毒发"形容咒语生效之快,用河流的轰鸣表现自然界的响应,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
后两句转向旁观者视角:善财童子(佛教中象征求法的童子)隔着大海怎么也找不到施法的贫女,只看见无数青翠的远山杂乱堆叠。这个转折很巧妙,既表现了法术的强大(连善财都找不到),又用"乱青"的山色烘托出神秘氛围。
全诗最精彩的是对立统一的艺术手法:贫女身份卑微却拥有强大法力,简单的柳枝水碗能引发自然界的轰鸣,求法的善财反而找不到施法者。这种反差营造出"平凡中见神奇"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力量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