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

刺齿搜新句,濡毫写短笺。
读来疏脱少,欢喜不成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文人熬夜创作的兴奋状态,用四个画面展现了灵感迸发的全过程。

前两句"刺齿搜新句,濡毫写短笺"像两个特写镜头:第一幕是诗人咬笔杆苦思冥想的模样,"刺齿"这个动作既写实又传神,把那种绞尽脑汁找灵感的着急劲儿都表现出来了;第二幕是毛笔蘸墨疾书的场景,能想象到墨汁顺着笔尖流淌,诗人迫不及待要把灵感记录下来的样子。

后两句"读来疏脱少,欢喜不成眠"则转向心理描写:当反复检查新作时,发现瑕疵很少,这种难得的满意让诗人开心得睡不着觉。这里把创作者那种"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好看"的微妙心理捕捉得很到位,尤其是"欢喜不成眠"五个字,活脱脱画出了个抱着诗稿在床上打滚的文人形象。

全诗最妙的是用生活化的场景道出了创作的真谛——那种灵感来临时不顾一切的投入,完成作品后纯粹的喜悦,都是超越时代的创作共鸣。诗人没有用任何华丽辞藻,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短视频,却记录下了最真实的创作激情。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