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春天清晨的江边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和对现实的无奈。
开头两句"久客孤舟上,天涯漱晓津"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已经在外漂泊很久,独自一人在小船上,在天涯海角的清晨江边。这里的"漱晓津"形象地写出了清晨江边水汽朦胧的景象。
中间四句是景物描写:"野芳桤似柳"写野花和桤木看起来像柳树一样柔美;"江霁雪和春"写雪后初晴的江景与春色交融;"吏叫能惊鹭"写官吏的吆喝声惊飞了白鹭;"官粗实害身"直接表达对粗鲁官吏的不满。这些描写既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
最后两句"何当穷蜀境,却忆滞游人"是诗人的感慨:什么时候才能走遍蜀地(四川)的每个角落呢?但转念又想起那些被困在此地的游子。这里既有对自由行走的向往,又表达了对同样漂泊之人的同情。
整首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将春日江景与游子心境完美结合,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有对现实的批判,还有对自由的向往,情感真挚而复杂。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寻常景物写得生动感人,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