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诗用典雅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吴絅斋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评价。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上联前半"木天清望,金石名家"是说逝者生前在翰林院(木天指代翰林)有清高的声望,同时还是研究金石碑刻的专家。后半"赣水赋观风,荐疏感深循吏举"回忆他在江西(赣水)考察民情、举荐贤能的事迹,称赞他是体恤百姓的好官。
下联"平津文章,竹汀考订"将他比作汉代大儒公孙弘(封平津侯)和清代学者钱大昕(号竹汀),赞美他的文章和考据功力。"晋书勤补注"具体指他潜心研究《晋书》并作注解的学术成就。最后"遗碑恸未辟雍收"惋惜他未能完成在最高学府(辟雍)立碑传世的遗愿。
全诗通过"翰林声望-地方政绩-学术成就-未竟之志"的递进结构,既展现了逝者作为官员、学者的双重成就,又透露出对他壮志未酬的遗憾。用历史名人作比(公孙弘、钱大昕)和特定代称(木天、辟雍),在精简文字的同时,使赞美显得厚重而不浮夸。尾句"恸"字直接点明哀痛之情,让前面积累的赞誉最终落回挽诗的本意——表达深切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