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值班时的静谧画面,充满细腻的感官体验。
前两句"春风夜急铜龙漏,淡月半斜金井阑"勾勒出环境:春夜的晚风急促,铜制滴漏(古代计时器)发出声响,朦胧的月光斜照在雕花的井栏上。这里用"铜龙漏"和"金井阑"两个精致的器物,暗示主人公身处富贵之家。
后两句"已觉亚枝花露重,宿莺犹睡层余寒"转向更细微的观察:低垂的花枝上露水很重,巢中的黄莺还在睡觉,空气中残留着些许寒意。"亚枝"的"亚"字用得巧妙,既写出花枝低垂的姿态,又暗示夜露的重量。
全诗通过春风、月色、花露、宿莺等意象,营造出春夜将尽、黎明未至的特殊氛围。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已觉"二字,让我们感受到他静静观察夜色的专注,以及值班时那份既清醒又略带困倦的状态。最妙的是"宿莺犹睡"这个细节,既写实又传神,让整个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李建中
(945—1013)宋京兆人,字得中。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累官太常博士,曾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得太宗嘉赏。历知曹、解、颍、蔡四州。恬于荣利,好吟咏,每游山水,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善修养之术,奉命参预校定《道藏》。官终判太府寺。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