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五日题武夷

不见山居二十年,苍髯玉面故依然。
它年我定先君老,准拟虚名共久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时隔二十年重游武夷山,看到山景依旧时的感慨。

第一句"不见山居二十年"直接点明时间跨度——整整二十年没来过这里了。这种久别重逢的开场特别能引起共鸣,就像我们多年后回到故乡的感觉。

第二句"苍髯玉面故依然"用拟人手法写山:山留着青黑色的"胡须"(指树木),山体像玉一样洁白的面容,都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这里暗含着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叹。

后两句突然转到人生感慨:"它年我定先君老"是说将来我肯定会比你先衰老("君"指武夷山),"准拟虚名共久传"是说我打算和你一起留名后世。这里有个巧妙的对比:山是永恒不变的,而人是会老去的,但人可以通过文字让山和自己一起被后人记住。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表达了人类面对永恒自然时既渺小又不甘平凡的心态。我们生命短暂,但可以通过创作让美好的事物永远流传,这种想法既真实又充满诗意。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