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山四首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现代解析
《烂柯山四首》这组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探访深山、寻找仙人遗迹的旅程,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永恒的思考。
第一首写进山的过程。诗人拄着拐杖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前行,渐渐看到松树低垂,听到悠闲的鸟鸣。当穿过云雾,突然面对连绵群山时,喧嚣的尘世仿佛被隔绝在外。这里用"豁然"二字特别传神,就像我们突然推开一扇门看到壮观景色时的震撼感。
第二首聚焦山中的石桥景观。桥横跨深谷,苍翠的山色中只有飞鸟经过。诗人倚着栏杆看云从脚下飘过,发现山中日落比山下更早。他幻想如果能遇到传说中的霓裳仙子,或许就能长生不老。这种想象透露出对超脱凡尘的渴望。
第三首写寻找仙人遗迹。诗人来到传说中樵夫看仙人下棋的烂柯山,却找不到仙人的踪迹。傍晚时分望着云雾缭绕的群山,只能惆怅地准备返回。这里用"怅"字精准捕捉了寻仙不遇的失落感。
第四首抒发山中感悟。诗人在石洞中静坐,完全与外界隔绝。他说这种生活状态就像把自己从凡人世界抽离出来。结尾的白云意象很美,白云随风飘飞,却不是在等待某个归来的人,暗示着山中的超然物外。
这组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苔径""松树""鸟声"等具体意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通过"豁然""怅"等字眼,真实传递情绪变化 3. 将寻仙传说与现实感受结合,表达对永恒与超脱的思考 4. 最后以飘飞的白云作结,留下悠长余韵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隐居",而是通过行走观察的过程,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山林的宁静之美和尘世的喧嚣之累。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刘迥
刘迥[唐](约公元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口卿,徐州彭城人,刘知几第六子。生卒年均不祥,约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前后在世。以刚直称。第进士,历殿中侍御史,佐江淮转运使。时新遭安、史乱,迥馈运财赋,尽力于职。大历初,(公元七六六年左右)为吉州刺史,治行尤异。累迁给事中。迥著有文集五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