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台叶尊师

莫见平明离少室,须知薄暮入天台。常时爱缩山川去,
有夜自携星月来。灵药不知何代得,古松应是长年栽。
先生暗笑看棋者,半局棋边白发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深山的高人形象,充满了仙风道骨的气息。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四句像是用电影镜头在展示高人的行踪。前两句说"别看白天他从少室山离开,傍晚就会出现在天台山",用两座名山的距离衬托高人能缩地成寸的神奇本领。后两句更妙:白天他随手就能把山川变小(像玩模型一样),夜晚却能随身带着星月赶路,这种夸张手法把修仙者的神通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两句转到高人的居住环境。"不知哪个朝代采来的仙药"和"估计是百年前栽下的古松",通过模糊的时间概念营造出与世隔绝的仙境感。这里古松和灵药不仅是景物描写,更是高人超脱时间、长生不老的象征。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下棋场景最有趣。高人默默看着沉迷棋局的人,发现对方才下半局棋就愁白了头。这个对比太生动了——凡人计较输赢未老先衰,而超然的修道者永远从容。就像现代人刷手机到深夜长黑眼圈,而智者早睡早起气定神闲,这种反差让人会心一笑。

全诗妙在把修仙题材写得毫不枯燥,既有"缩地术""携星月"的奇幻想象,又有下棋白头的生活细节,最后落在对世人执着的温和调侃上,读来既觉神奇又感亲切。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