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登君山醉歌用杜公寄韩谏议注一首韵
潘子六月游岳阳,欲觅君山老木床。
三生注定一宿觉,假寐悯斯萝蔓荒。
君山返照入我镜,腾踔白猿飞剑霜。
溺泥老象叱不起,欲以铁钩钩凤凰。
云中之人坐衡岳,吹竹发声满潇湘。
安得玉子白玉浆,灌而注之元膺旁。
蓬头狡狯戏幽阙,赤松愿弃孺子良。
老龙下天摇尾乞,孙公见之神内伤。
与以刀圭六七服,中有君山仙酒香。
化尽老辣姜桂性,独食太和主寿昌。
酒香路滑石凿凿,潘子坐守三鼓堂。
三生注定一宿觉,假寐悯斯萝蔓荒。
君山返照入我镜,腾踔白猿飞剑霜。
溺泥老象叱不起,欲以铁钩钩凤凰。
云中之人坐衡岳,吹竹发声满潇湘。
安得玉子白玉浆,灌而注之元膺旁。
蓬头狡狯戏幽阙,赤松愿弃孺子良。
老龙下天摇尾乞,孙公见之神内伤。
与以刀圭六七服,中有君山仙酒香。
化尽老辣姜桂性,独食太和主寿昌。
酒香路滑石凿凿,潘子坐守三鼓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六月游洞庭湖君山时的奇幻体验,充满浪漫的想象和道家仙气。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实景:作者六月来岳阳寻找君山古木做的床(暗指修道之地),感叹人生如梦,看到荒芜的藤蔓心生怜悯。这里"三生注定"用佛教轮回概念,暗示此行是命中注定的修行。
中间部分(5-14句)进入幻境:夕阳倒映在湖面如镜,突然出现白猿舞剑、泥中老象、铁钩凤凰等神奇意象。接着描写云端仙人(暗指修道者)在衡山吹笛,笛声传遍潇湘。作者幻想得到仙酒玉浆,提到赤松子(道教仙人)宁愿放弃世俗幸福也要修道。老龙下凡摇尾乞怜的细节特别生动,孙公(可能指孙思邈)见了都心疼,赠予仙药。
结尾部分(后四句)回归现实:仙药含有君山酒香,能化解人性中的辛辣(暗指浮躁),使人长寿。最后写酒香中湿滑的山路和凿凿山石,作者在"三鼓堂"(道教场所)静坐至深夜,完成了一场从现实到仙境再回归的精神之旅。
全诗妙在将洞庭湖实景与道教修仙幻想完美融合,白猿舞剑、老龙乞怜等画面感极强,最后回归道观夜坐的结尾又给人余韵悠长之感。通过这次神游,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