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借筑城这件事,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酸和无奈。
前两句"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像是在说:修城墙这种苦差事我们不敢抱怨,但请听听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心里话。这里的"丁"可以理解为普通百姓的代表。
后两句才是重点:"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表面看是说希望修建鸿胪寺(古代接待外宾的机构),实际上是用反讽的手法说:与其劳民伤财修城墙,不如把接待外宾的鸿胪寺修得结实点,反正敌人打过来时,这些外交场所也挡不住。最后一句"兼愁虏出关"更是直接点破担忧:我们真正发愁的是敌人随时可能打过来啊!
整首诗妙在用看似平淡的筑城话题,道出了三个深层含义:
1. 老百姓对朝廷劳役的隐忍(不敢明说苦)
2. 对外交无能的暗讽(修鸿胪寺有什么用)
3. 对战争威胁的真实恐惧(虏出关)
就像现代人开玩笑说"与其修那么多形象工程,不如把防空洞修结实点"一样,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最扎心的现实。这种借小事说大事、表面平静内里尖锐的写法,正是古代讽刺诗的高明之处。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