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署感怀

忆昔虚声二十年,于今俯首蜀江边。
牙签数卷父书在,鸟道千峦王路艰。
寄傲时思康乐里,题诗尤觅雪涛笺。
无端远涉不毛土,无赖秋心系暮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泸署感怀》是一位官员在四川泸州任职时的感慨之作,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生际遇的复杂情绪。

开头两句"忆昔虚声二十年,于今俯首蜀江边"是回忆过去二十年追求虚名,如今却在偏远的蜀地低头任职,有种壮志未酬的无奈。这里的"虚声"可以理解为空有的名声或抱负。

中间四句用具体事物表达心境:手边还留着父亲传下的书籍("牙签数卷父书在"),但眼前是险峻的蜀道("鸟道千峦王路艰"),暗示仕途艰难。时而想效仿古人寄情山水("寄傲时思康乐里"),时而提笔写诗抒发情怀("题诗尤觅雪涛笺"),"雪涛笺"指精美的信纸,说明即使处境艰难,仍保持文人雅趣。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无端远涉不毛土,无赖秋心系暮蝉"。"不毛土"指荒凉之地,表达对调任偏远地区的不满;"秋心"是愁绪,"暮蝉"象征时光流逝,听着秋蝉鸣叫,愁绪更浓。两个"无"字(无端、无赖)强化了无可奈何的情绪。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景物映衬,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心理:既有对仕途不顺的苦闷,又保持着文人的精神追求,最终化作一声面对秋蝉的叹息。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感,正是古典诗词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