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
首句“世路羊肠剧险艰”,用“羊肠”比喻人生的道路曲折难行,充满了艰险和挑战。作者感叹,人生的道路就像狭窄的山路,充满了未知的困难和危险。
接下来,“天心应厌著儒冠”,作者认为上天似乎也对那些读书人失去了耐心。古代读书人戴儒冠,象征学问和修养,但作者却感到,即便有学问,在这个世道中也难以得到上天的眷顾。
“老无子息休心易,贫有交亲托事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贫困的无奈。年老无子,虽然可以放下心中的牵挂,但贫穷时却有亲友来托付事情,这让作者感到更加艰难。这里揭示了作者在贫困和孤独中挣扎的困境。
“文字售人真滞货,廉平养己似閒官”,作者自嘲自己的文字不值钱,像卖不出去的滞销货。即便自己保持廉洁和平淡的生活态度,却像无所事事的闲官一样,无法改变现状。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无奈。
最后两句“羲经读罢无人会,庭竹萧森夜月寒”,作者提到自己读完了《易经》(羲经),却无人理解他的心境。庭院的竹子在寒夜中显得格外萧瑟,月光也显得冰冷。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真实的自我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刻,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