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漂泊在外的游子触景生情的画面。
前两句写秋夜萧条的环境:铺满黄叶的小路,被寒霜打蔫的草根,这些具体景物共同营造出寒冷凄凉的氛围。这里用"填"字形容落叶之多,用"摧"字表现寒霜的威力,短短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夜图。
后两句转而描写人物的情感反应:忽然传来一声猿猴的啼叫(古人认为猿声哀切),直接触动了游子的心弦。这里的"断"字用得巧妙,既形容猿声突然停止,也暗示游子心弦被扯断。最后一句用泪水在脸上留下的层层痕迹,具象化地表现了内心深重的愁苦。
全诗特色在于:先铺陈环境渲染气氛,再用一个突然的声音作为情感触发器,最后落在人物反应上。这种由景入情的写法,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秋夜景象时那种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诗中选取的意象(黄叶、寒露、猿声)都是古诗中常见的思乡符号,共同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