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良玉比君子

无瑕君子德,追逐自含章。儒待珍争聘,人将玉比良。

惟贤知所宝,有美韫而藏。守璞神偏固,成圭行本方。

楚嗤珩问白,周咏瓒流黄。品贵金同式,才高尺细量。

他山资砥砺,汝器胜琳琅。得士班名笋,磨砻圣化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美玉比喻君子的高尚品德,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对比和典故,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理想人格的魅力。

开篇直接点明主旨:就像没有瑕疵的美玉一样,君子的品德也是纯净无瑕的。他们内在的才华("含章")不需要刻意表现,自然就会吸引他人。就像人们争相购买珍宝一样,贤明的君主也会争相聘用这样的君子。

中间部分用多个典故深化这个比喻:真正的贤者懂得珍惜这样的美德("惟贤知所宝"),就像美玉需要妥善珍藏。保持本真("守璞")能让精神更加坚定,就像加工成玉圭(古代礼器)后更显方正。这里还提到楚国和周朝对美玉的不同态度,暗示不同文化都珍视美德。

接着用具体形象强化比喻:君子的品格像黄金一样贵重,才能需要细细衡量("尺细量")。就像美玉需要其他山石的打磨("他山资砥砺"),君子的修养也需要不断磨练。这里的"汝器"(你的才能)比美玉("琳琅")更珍贵,突出了对人的赞美。

最后升华主题:得到这样的人才就像获得名贵的竹笋("班名笋"),经过精心培养("磨砻")就能彰显圣人的教化。全诗把"玉"的物理特性与"君子"的精神品质完美对应,让读者在欣赏美玉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儒家理想中的人格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