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舍人朝觐

膻行无为日,垂衣帝道亨。圣真千载圣,明必万年明。
重德须朝觐,流年不可轻。洪才传出世,清甲得高名。
罕玉藏无映,嵇松画不成。起衔轩后敕,醉别亚夫营。
烧阔荆州熟,霞新岘首晴。重重尧雨露,去去汉公卿。
白发应从白,清贫但更清。梦缘丹陛险,春傍彩衣生。
既握钟繇笔,须调傅说羹。倘因星使出,一望问支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卢舍人前往京城朝见皇帝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仕途的期许和对清廉品格的赞美。

开篇用"膻行无为日"(平凡的日子)和"垂衣帝道亨"(皇帝治国有方)形成对比,暗示友人即将在盛世中有所作为。接着用"圣真千载圣"等句,既歌颂当朝明君,也暗含对友人仕途的期许。

中间部分通过"重德须朝觐"强调品德的重要性,用"洪才传出世"赞美友人的才华。诗中"罕玉藏无映"(稀世美玉难掩光芒)、"嵇松画不成"(连名家都画不出这样的松树)等比喻,生动表现了友人超凡脱俗的品格。

"烧阔荆州熟"等句描写送别时的景色,用丰收景象暗示友人前程似锦。"白发应从白"等句则体现诗人对清廉品格的推崇,认为保持本色最为可贵。

结尾用"钟繇笔"(书法名家)和"傅说羹"(贤臣典故)两个典故,期待友人既能文采斐然,又能辅佐明君。最后"一望问支铿"表达了对友人功成名就的祝愿。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的交织,既展现了送别之情,又表达了对友人坚守清正品格的期许,在赞美中蕴含着深刻的为官之道。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