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汝冲游吴中

郭生有父鸿胪君,自言东野之后身。飧风卧月三十载,至今词笔留长春。

生也学书仍学剑,抱玉无媒羞自献。延宾雅有郎罢风,典尽鹴裘不咨怨。

时时问字来门墙,先生为汝开玄堂。五月南风稻苗熟,扁舟一叶飞钱塘。

生平不识琅琊里,特向娄江吊兰芷。中原万里失麟凤,宇宙文章孰盟主。

江阴亦有朱鸿胪,结交四海雄菰芦。沙头把袂询父友,孤帆八月来三吴。

现代解析

这首《送郭汝冲游吴中》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郭汝冲即将远行的祝福与感慨。

诗的开头介绍了郭汝冲的父亲,是一位名叫鸿胪君的人,据说他是东野(可能指某个名士)的后代。鸿胪君过着隐逸的生活,三十年来风餐露宿,但他的文采依然如春天般鲜活。郭汝冲继承了父亲的风范,既学书法又学剑术,才华横溢,却因为缺少机会而不愿轻易展示自己。他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继承了父亲的风范,即使生活困顿,典当家产也不抱怨。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郭汝冲常来请教的情景,并提到他在五月南风送稻香的季节,乘舟前往钱塘(今杭州)。郭汝冲此行是为了去琅琊(今山东)和娄江(今江苏)探访名胜古迹,感受那里的文化氛围。诗人感叹中原地区已经失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文学艺术的盟主地位也无人能担当。

最后,诗人提到江阴有一位名叫朱鸿胪的人,他结交四方豪杰,隐居在菰芦之中。郭汝冲在旅途中遇到他,向他打听父亲的朋友,并在八月乘船前往三吴地区(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

整首诗通过对郭汝冲父子品行的赞美,以及对郭汝冲远行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欣赏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文坛凋零的感慨。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关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