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咏笛材,时太守闾丘公显已致仕,居姑苏。后房懿卿者,甚有才色,因赋此诗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
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
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
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
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
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
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
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
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
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
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
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苏轼为赞美一位退休官员闾丘公显的侍女懿卿的笛艺而作,充满了音乐美和画面感。
上片用竹子比喻笛子的高贵材质:
1. 开篇用"楚山修竹如云"描绘竹子茂盛景象,强调制笛材料来自优质竹林。
2. "龙须""凤膺"等比喻既写竹子的形态,又暗含对笛子的拟人化赞美。
3. "木落淮南"三句通过自然景物变化,暗示时光流逝中知音难觅的遗憾。
下片转入对懿卿笛艺的赞叹:
1. 先交代背景:岭南太守(闾丘公显)家中有一位像绿珠(古代著名美女)般才貌双全的侍女。
2. 生动描写她吹笛的场景:在雕花窗前练习《梁州》《霓裳》等名曲,笛声时而高亢时而婉转,直上云霄。
3. 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这美妙的笛声仿佛能洗净南方的湿热瘴气,带来清爽的秋日晨光,既赞美笛艺高超,又暗含对主人品格的称颂。
全词巧妙地将竹笛、音乐、美人融为一体,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那动人的笛声,看到那优雅的演奏场景。苏轼不仅赞美了懿卿的才艺,更通过音乐净化环境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