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车行
田夫踏车如踏弩,田妇踏车心更苦。
老天不雨将奈何,稻陇看看作焦土。
我行见此三叹息,欲助农忙恨无力。
假令一旱似往年,岂独忧贫复忧贼。
我虽七尺金紫身,圣恩许作归耕人。
诗书不了糊口计,与尔将来同苦辛。
击鼓扬旗祷神福,且莫先忧食无粥。
贤侯恤民天所怜,好雨时来岁还熟。
老天不雨将奈何,稻陇看看作焦土。
我行见此三叹息,欲助农忙恨无力。
假令一旱似往年,岂独忧贫复忧贼。
我虽七尺金紫身,圣恩许作归耕人。
诗书不了糊口计,与尔将来同苦辛。
击鼓扬旗祷神福,且莫先忧食无粥。
贤侯恤民天所怜,好雨时来岁还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干旱中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先,诗人通过“田夫踏车如踏弩,田妇踏车心更苦”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干旱中劳作的辛苦。男人像拉弓一样用力踩水车,女人则更加心酸,因为她们不仅要劳作,还要担心家庭的生计。
接着,诗人感叹“老天不雨将奈何,稻陇看看作焦土”,表达了对天灾的无奈。没有雨水,稻田即将干涸,农民的努力可能化为泡影。诗人看到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叹息,但他也感到无力帮助农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
诗人进一步联想到,如果干旱持续下去,不仅会导致贫困,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甚至盗贼横行。他虽然是朝廷官员,但深知农民的苦难,甚至觉得自己将来也可能和他们一样,面临生活的艰辛。
最后,诗人呼吁大家不要过早担忧,而是应该通过祈祷和努力,希望上天能怜悯百姓,带来好雨,让庄稼丰收。他相信,只要贤明的官员关心百姓,天灾终会过去,生活也会好转。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稳定的期望。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